一、登革热概述
登革热,一种由登革病毒诱发的、通过特定蚊虫——伊蚊叮咬传播的疾病,广泛肆虐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城市及半城市化地带。需明确的是,该病毒不会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。
二、传播载体
在我国境内,登革热的主要传播者为白纹伊蚊与埃及伊蚊,这两种蚊虫因体色特征,常被俗称为花斑蚊。白纹伊蚊的分布范围广泛,从北方的沈阳延伸至南方的西藏墨脱一线及其以东、以南区域;而埃及伊蚊则主要栖息于海南沿海、广东雷州半岛局部、云南西南部边境地区以及台湾南部与澎湖县的特定区域。
三、登革热的典型症状
1、发热是首要且普遍的症状,体温可飙升至39℃,伴随极度疲乏,有时还会出现食欲不振、恶心、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不适。
2、特征性的“三痛三红”:即头痛、眼眶痛(类似眼部烧灼感)、肌肉及骨关节酸痛,同时面部、颈部及胸部呈现潮红。
3、皮疹:病程第3至6天,部分患者面部及四肢会出现瘙痒但不脱屑的皮疹,约3至4天后自然消退。
4、出血倾向:少数病例在发热后5至8天,可能出现鼻出血、牙龈出血、月经量增多、皮下出血或血尿等症状。
四、登革热的预防措施
1、强化蚊虫防控
在疫情流行区域:外出时应穿着长袖长裤,并涂抹驱蚊产品以减少被叮咬的风险。
居家环境:应安装纱门纱窗,使用蚊帐,并可通过蚊香、驱蚊喷雾等手段降低室内蚊虫密度。
一旦出现发热、皮疹等疑似症状,应立即就医,并主动告知医生被蚊虫叮咬的情况及旅行史,必要时遵循医嘱进行隔离治疗。
2、定期清除伊蚊滋生环境
翻转闲置容器,排空并清理室内外积水,消除蚊虫繁殖源。
彻底打扫卫生死角,妥善处理垃圾。
饮用水容器需密封,水生植物容器每5至7天换水一次,并彻底清洗。
堵塞园林中的竹筒、树洞等自然积水处,或改造以防止积水。
发现幼虫滋生的积水,应倾倒于硬质地面而非下水道,以防幼虫扩散。
鉴于当前我国尚无登革热疫苗,控制疫情主要依赖于病例管理和蚊虫控制。因此,采取有效的防蚊灭蚊措施,及时清理蚊虫滋生地,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所在。